<font id="nbxbb"><dl id="nbxbb"></dl></font><dl id="nbxbb"><font id="nbxbb"></font></dl><video id="nbxbb"><i id="nbxbb"><font id="nbxbb"></font></i></video><dl id="nbxbb"></dl>
<i id="nbxbb"></i>
<dl id="nbxbb"></dl><dl id="nbxbb"></dl>
<dl id="nbxbb"></dl><dl id="nbxbb"><delect id="nbxbb"><meter id="nbxbb"></meter></delect></dl><video id="nbxbb"></video>
<i id="nbxbb"><font id="nbxbb"><nobr id="nbxbb"></nobr></font></i><dl id="nbxbb"></dl>
<delect id="nbxbb"></delect><dl id="nbxbb"><delect id="nbxbb"><font id="nbxbb"></font></delect></dl><dl id="nbxbb"></dl>
<dl id="nbxbb"></dl><dl id="nbxbb"><delect id="nbxbb"></delect></dl><dl id="nbxbb"></dl><dl id="nbxbb"></dl><dl id="nbxbb"><delect id="nbxbb"></delect></dl>
<video id="nbxbb"><i id="nbxbb"></i></video><dl id="nbxbb"></dl>
<dl id="nbxbb"><delect id="nbxbb"><font id="nbxbb"></font></delect></dl><dl id="nbxbb"></dl><dl id="nbxbb"><delect id="nbxbb"><meter id="nbxbb"></meter></delect></dl><i id="nbxbb"></i><i id="nbxbb"><delect id="nbxbb"></delect></i><dl id="nbxbb"></dl>
<i id="nbxbb"><font id="nbxbb"><meter id="nbxbb"></meter></font></i>
<dl id="nbxbb"><i id="nbxbb"><font id="nbxbb"></font></i></dl><dl id="nbxbb"></dl>

足太陽膀胱經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足太陽膀胱經穴,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鑒》等書載述,足太陽膀胱經所屬穴計有:睛明穴、攢竹穴、眉沖穴、曲差穴、五處穴、承光穴、通天穴、絡卻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承扶穴、殷門穴、浮郄穴、委陽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志室穴、胞肓穴、秩邊穴、合陽穴、承筋穴、承山穴、飛揚穴、跗陽穴、昆侖穴、仆參穴、申脈穴、金門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陰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本經共有67個穴位,其中有49個穴位分布在頭面部、項背部和腰背部,18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線上和足的外側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陰。本經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病癥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癥。例如: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下肢后側部位的疼痛等癥。

目錄

足太陽膀胱經穴國家標準部位表

Zutaiyang Pangguangjingxue

Points ofBla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編號 穴名 拼音 位置
BL1 睛明 Jingming 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BL2 攢竹 Cuanzhu 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BL3 眉沖 Meichong 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發際.5寸,神庭曲差連線之間。
BL4 曲差 Qucha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上。
BL5 五處 Wuchu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
BL6 承光 chengguang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BL7 通天 Tongtian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ST8 絡卻 Luoque 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
BL9 玉枕 YuZhen 在后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
BL10 天柱 Tianzhu 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約當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
BL11 大杼 Dazhu 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2 風門 Fengmen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3 肺俞 Feishu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4 厥陰俞 Jueyinshu 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5 心俞 Xinshu 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6 督俞 Dushu 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7 膈俞 Geshu 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8 肝俞 Ganshu 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19 膽俞 Danshu 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0 脾俞 Pishu 在背部,當第ll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1 胃俞 weishu 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2 三焦俞 Sanjiaoshu 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3 腎俞 Shenshu 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4 氣海俞 Qihaishu 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5 大腸俞 Dachangshu 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6 關元俞 Guanyuanshu 在腰部,當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L27 小腸俞 xinochaogshu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BL28 膀胱俞 Pangguangshu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BL29 中膂俞 Zhonglushu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BL30 白環俞 Baihuanshu 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BL31 上髎 Shangliao 在骶部,當髂后上棘與后正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后孔處。
BL32 次髎 Ciliao 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下方,適對第二骶后孔處。
BL33 中髎 Zhongliao 在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后孔處。
BL34 下髎 Xialiao 在骶部,當中下內方,適對第4骶后孔處。
BL35 會陽 Huiyang 在骶部,尾骨端旁開.5寸。
BL36 承扶 Chengfu 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BL37 殷門 Yinmen 在大腿后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BL38 浮郄 Fuxi 在腘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BL39 委陽 Weiyans 在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BL40 委中 WeiZhong 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BL41 附分 Fufen 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2 魄戶 Pohu 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3 膏肓 Gaohuans 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4 神堂 Shentang 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5 譩譆 Yixi 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6 膈關 Geguan 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7 魂門 Hunmen 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8 陽綱 Yanggang 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49 意舍 Yishe 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50 胃倉 Weicang 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51 肓門 Huangmen 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52 志室 zhishi 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BL53 胞肓 Baohuang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BL54 秩邊 zhibian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BL55 合陽 heyang 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
BL56 承筋 Chengjin 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BL57 承山 Chengshan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BL58 飛揚 Feiyang 在小腿后面,當外踝后,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
BL59 跗陽 Fuyang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
BL60 昆侖 Kunlun 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BL61 仆參 Pucan 在足外側部,外踝后下方,昆侖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
BL62 申脈 shenmai 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BL63 金門 Jinmen 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BL64 京骨 Jinggu 在足外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BL65 束骨 Shugu 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BL66 足通谷 Zutonggu 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的前方,赤白肉際處。
BL67 至陰 zhiyin 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1寸(指寸)。


足太陽膀胱經穴詳解

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圖

睛明穴

【定位】:在面部,目內眥角上方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

【主治】:①視物不明,近視,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腫痛,迎風流淚。③急性腰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蹻、陽蹻五脈會穴  

攢竹穴

【定位】: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視不明,目赤腫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痙攣。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眉沖穴

【定位】: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發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作用】:疏風清熱,清頭明目。

【主治】:①頭痛,眩暈,鼻塞。②癲癇。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曲差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1/3與中1/3交點上

【作用】:疏風泄熱,清頭明目。

【主治】:①頭痛,鼻塞,鼽衄。②目視不明。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五處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

【作用】:疏風泄熱,清頭明目。

【主治】:①頭痛,頭暈。②中風偏癱。③癲癇。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承光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作用】:疏風泄熱,清頭明目。

【主治】:①目視不明。②中風偏癱,癲癇。③頭暈目眩。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通天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

【作用】:疏風清頭,通利鼻竅。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瘡,鼻淵,鼻衄。②頭痛,目眩。②中風偏癱,癲癇。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絡卻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

【作用】:疏風清頭,通經活絡。

【主治】:①目視不明。②中風偏癱,癲癇。③耳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玉枕穴

【定位】:在后頭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粗隆上緣的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頭,通經活絡,通竅明目。

【主治】:①頭項痛,目視不明。②鼻塞。③腳癬。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天柱穴

【定位】:在項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緣后發際中,約當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

【作用】:疏風清頭,通經活絡。

【主治】:①頭暈,目眩。②頭痛,項強,肩背痛。③鼻塞,咽喉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大杼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祛風解表,疏調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種骨病骨痛,肩、腰、骶、膝關節痛)。②發熱,咳嗽,頭痛鼻塞。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八會穴骨會),手、足太陽經交會穴  

風門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二胸推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風清熱。

【主治】:①傷風,咳嗽。②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養陰清熱,調理肺氣。

【主治】:①發熱,咳嗽,咳血,盜汗,鼻塞。②毛發脫落,痘,疹,瘡,癬。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肺的背俞穴  

厥陰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作用】:疏通心脈,寬胸理氣。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悶。③牙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心包背俞穴  

心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養血寧心,理氣止痛,通絡寬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悶,氣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癲癇。④夢遺,盜汗。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心的背俞穴  

督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作用】:理氣寬胸

【主治】:①心痛,胸悶。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氣喘。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膈俞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寬胸降逆,理血化淤,調氣補虛,調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氣喘,吐血,骨蒸盜汗。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八會穴(血會)  

肝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疏肝理氣,養血明目,潛陽熄風。

【主治】:①脅痛,黃疸。②目疾,吐,衄。③癲狂,脊背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肝的背俞穴  

膽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疏肝利膽,理氣解郁,調和脾胃。

【主治】:①黃疸,口苦,脅痛。②肺癆,潮熱。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膽的背俞穴  

脾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健脾利濕,益氣和中。

【主治】:①腹脹,黃疸,嘔吐,泄瀉,痢疾,便血。②水腫。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脾的背俞穴  

胃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理氣和胃,化濕消滯。

【主治】:①胃脘痛,嘔吐。②腹脹,腸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胃的背部俞穴  

三焦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調水道。

【主治】:①水腫,小便不利。②腹脹,腸鳴,泄瀉,痢疾。③膝關節無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三焦背俞穴  

腎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滋陰壯陽,補腎益氣,利水消腫。

【主治】:①遺尿,小便不利,水腫。②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白帶。③耳聾,耳鳴,咳嗽,氣喘。④中風偏癱,腰痛,骨病。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腎的背俞穴  

氣海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培元益氣,強壯腰膝。

【主治】:①腹脹,腸鳴,痔漏。②痛經,腰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大腸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作用】:通腸利腑,強壯腰膝。

【主治】:①腹脹,泄瀉,便秘,痔瘡出血。②腰痛。③蕁麻疹。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大腸背俞穴  

關元俞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作用】:壯陽補腎,調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脹,泄瀉。③小便頻數或不利,遺尿。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小腸俞穴

【定位】: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開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腸利腑,清熱利濕。

【主治】:①腰骶痛,膝關節痛。②小腹脹痛,小便不利。③遺精,白帶。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小腸背俞穴  

膀胱俞穴

【定位】: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調膀胱,清熱利濕。

【主治】:①小便不利,遺尿。②腰脊強痛,腿痛。③泄瀉,便秘。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膀胱背俞穴  

中膂俞穴

【定位】: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腎壯腰。

【主治】:①泄瀉。②疝氣,腰脊強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白環俞穴

【定位】: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溫補下元,調理氣血。

【主治】:①遺精,白帶,月經不調,遺尿。②腰骶疼痛,疝氣。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上髎穴

【定位】:在骶部,當髂后上嵴與后正中線之間,適對第一骶后孔處

【作用】:壯腰補腎,通經活血。

【主治】:①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②遺精,陽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次髎穴

【定位】:在骶部,當髂后上棘內下方,適第二骶后孔處

【作用】:壯腰補腎,通經活血。

【主治】:①遺精,陽痿。②月經不調,赤白帶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中髎穴

【定位】:當次髎內下方,適對第三骶后孔處

【作用】:壯腰補腎,調經止痛,通調二便。

【主治】:①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利,便秘,泄瀉。②腰骶疼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下髎穴

【定位】:在骶部,當中髎內下方,適對第四骶后孔處

【作用】:壯腰補腎,調經止痛,通調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帶下。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會陽穴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

【作用】:壯腰補腎,清熱利濕。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瀉,便血,痔疾。②陽痿。③帶下。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承扶穴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作用】:疏經活絡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殷門穴

【定位】:在大腿后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經活絡,壯腰脊,強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浮郄穴

【定位】:在腘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作用】:舒筋利節

【主治】:腘窩部疼痛、麻木或攣急。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委陽穴

【定位】:在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作用】:舒筋利節,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強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攣疼痛,痿厥。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三焦下合穴  

委中穴

【定位】: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作用】:舒筋利節,清熱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攣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參,皮疹,周身搔癢,疔瘡,發背。③腹痛吐瀉。④遺尿,小便不利。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合穴  

附分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舒筋活絡,祛風散寒。

【主治】:頸項強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手、足太陽之會穴  

魄戶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養陰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氣喘,肺癆。②項強,肩背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膏肓俞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養陰清肺,補虛益損。

【主治】:①肺癆咳嗽氣喘,納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遺精,盜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神堂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寬胸理氣,寧心通絡。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悶,咳嗽,氣喘。③肩背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譩譆穴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養陰清肺,疏風解表,活血通絡。

【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氣喘,目眩,目痛,鼻衄,熱病無汗,瘧疾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膈關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和胃降逆,寬胸利膈。

【主治】:①飲食不下,呃逆,嘔吐。②脊背強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魂門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脅脹滿,嘔吐,泄瀉。②背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陽綱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疏肝利膽,清熱利濕,調理腸胃。

【主治】:①黃疸,腹痛,腸鳴,泄瀉。②消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意舍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濕消滯。

【主治】:腹脹,腸鳴,嘔吐,泄瀉。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胃倉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滯。

【主治】:①胃脘痛,腹脹。②小兒食積。③水腫。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肓門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化滯消痞,化堅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塊,乳疾。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志室穴

【定位】: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補腎益精,通陽利尿。

【主治】:①遺精,陽痿。②小便不利,水腫,③腰脊強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胞肓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閉,陰腫。②腰脊痛。③腸鳴腹脹。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秩邊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強壯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合陽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

【作用】:疏經活絡,祛風除濕。

【主治】:①腰脊強痛,下肢痿痹。②疝氣。③崩漏。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承筋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絡,通腸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承山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作用】:舒筋活絡,理腸療痔。

【主治】:①痔瘡,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腳氣。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飛揚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當外踝后,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

【作用】:散風解表,疏經活絡,清熱利濕。

【主治】:①頭痛,目眩,鼽衄。②腰腿疼痛無力。③痔疾。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絡穴  

跗陽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侖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絡,清利頭目。

【主治】:①頭痛,頭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腫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陽蹻脈郄穴  

昆侖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鍵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舒筋活絡,清利頭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腫痛。②難產。③頭痛,項強,目眩,鼻衄。④小兒驚風。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經穴  

仆參穴

【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后下方,昆侖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

【作用】:疏經活絡,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癲癇。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申脈穴

【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處

【作用】:疏經活絡,寧心安神。

【主治】:①癇癥,癲狂。②失眠,足外翻。③頭痛,項強,腰腿痛。④眼瞼下垂。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蹻  

金門穴

【定位】: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

【作用】:疏經活絡,寧神熄風。

【主治】:①癲狂,痛癥,小兒驚風。②頭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郄穴  

京骨穴

【定位】:在足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疏經活絡,散風清熱,寧神清腦。

【主治】:①頭痛,項強,目翳。②腰腿痛。③癲癇。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原穴  

束骨穴

【定位】: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五跖趾關節)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疏經活絡,散風清熱,清利頭目。

【主治】:①癲狂,頭痛項強。②腰腿痛,肛門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輸穴  

足通谷穴

【定位】: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五跖趾關節)的前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疏經活絡,散風清熱。

【主治】:①頭痛,項強,目眩.鼻衄。②癲狂。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滎穴  

至陰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風清熱,矯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難產。②頭目痛,鼻塞,鼻衄。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井穴

參看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關于“足太陽膀胱經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国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欧美_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网站_久久97热精品视频_国产精品露脸特级AV